咨询热线:400-123-4567
您当前的位置: 泛亚电竞 > 新闻中心
  NEWS
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宋志平:如何理解从管理到经营——问道管理(二)

发布时间: 2023-11-15 次浏览

  宋志平:如何理解从管理到经营——问道管理(二)中国建材旗下企业的一把手,无论哪个单位,都要从管理到经营进行思维转换。企业的一把手应该是个经营者,要将管理下移,眼睛向外,看到变化,针对不确定性做出选择。

宋志平:如何理解从管理到经营——问道管理(二)(图1)

  此文依据宋志平《问道管理》一书整理而成,让我们沿着宋志平的管理之路,去探寻他创造传奇的秘密。

  管理:面对的主要是人、机、物、料之间的关系,是看得见摸得着的,其出发点是让人、机、物、料更好地配合。

  经营:面对的主要是新技术的应用、商业模式、市场环境的变化等不确定的东西,更多的是做决定和选择,目标是赚钱。

  管理与经营的区别:管理是眼睛向内,正确地做事,解决的是效率的问题;经营是眼睛向外,做正确的事,解决的是效益的问题。

  一个成熟企业,管理是基本功。大量管理工作应该由基层干部承担起来。而经营工作却是别人无法替代的。

  企业归根到底是个经济组织,要有效益和发展。任何企业都应把全面提升企业价值作为根本任务,交出漂亮的财务报表,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。

  经营之道就是赚钱之道,是做企业最核心的东西。赚不到钱就谈不到创新、环境保护,也谈不到社会责任。

  企业一把手首先要是一个经营者。中国建材的各个业务板块的一把手,80%的工作内容是经营,20%的工作内容是管理。

  利润是经营出来的,财务只是对利润的真实归纳。每个经营者都要本着“利润、利润、利润”的原则做好日常经营工作,包括销售、采购价格、生产成本、质量等,只有把这些环节全方位做好才能增加企业利润。如果经营者不到位,不能把绩效观传递到管理末梢,没有恰当的商业模式,整个系统不闭环,就不会产生利润。

  中国企业大多对数字不敏感,愿意笼统地定性,而不愿意用数字定量。很多企业领导者不知道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多少,利润率是多少,价格是多少等。这是不可以的。企业一把手要生活在数字里。

  为了让中国建材的干部完成从管理到经营的转变,我在中国建材的会议上,无论是年会,还是月度经营分析会,都会和干部们谈经营之道,也就是赚钱之道。

  即使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等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,企业领导者也不要再死盯管理了。而是应该全力去做经营的工作,一定要对做什么做出正确选择。

  四是风险可控可承担。重组不可能没有风险,但风险应该是可控的。如果发生风险以后一下子火烧连营,把整个集团搞垮了,这种风险是要坚决避免的。

  二是职能层级化。把集团分成集团和股份公司(决策中心)、业务平台(利润中心)、工厂(成本中心)三个层级。在集团层面需要投资高手,做高质量的投资;在业务平台层面需要市场能手,主要解决盈利问题;在工厂里需要成本杀手,主要是控制成本。

  三是平台专业化。不允许平台公司是综合性的,要专业化,把业务做到极致。今天的竞争异常激烈,是专业对手和专业对手的竞争,只有专注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。

  四是管理精细化。企业一把手要将KPI倒背如流,要生活在数字里,赚了赔了都要说道说道。管理要靠学习、靠实践、靠反复对标、靠数字化训练、靠积累经验、靠建立制度等。

  对标优化就是反复地优中选优,是自身不断提升的优势和动力。具有集团效应。中国建材对外跟做得最好的企业对标;对内把做得最好的选出来,不断发现并推广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方法,并迅速在同类企业内推广复制,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不断改善、不断优化。这个优势是单个企业所没有的。

  在对标优化的带动下,伯乐相马变成赛场赛马。哪家企业有节支降耗好的做法,其他成员企业就会快速借鉴并复制;哪家企业做得不好,就会成为“帮扶对象”。大家你追我赶,相互学习借鉴,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“脸”比“钱”重要。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表现。

  “辅导员制”能“点石成金”。很多企业的做法一开始就是错的,但是没有人纠正,自己也不知道是错的。因为没有对标。辅导员去了以后,就会跟好的模板进行对标,对工厂的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新要求,通过一系列的整合,改造提升企业。

  三是组成辅导小组。一般由5位专家组成,分别负责工艺、控制室(主控室)、采购、市场、现场装备管理等事务。帮助企业分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,建立起长效机制。等派驻的工厂得到健康提升后,辅导员撤回原来单位。

  一些本来可能在车间干一辈子的普通员工,因为做了辅导员,就可以跨越大半个中国,到另外一个工厂传道授业、获得尊重,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。这个制度让辅导员更有责任感、荣誉感、成就感,这也是管理兴趣化的一种实践。现在正在搞机制革命,探索超额利润分红,对辅导员进行激励。

  管理定位:做企业有三宝:管理、机制和企业家精神。管理就像是拧螺丝,要一点点拧,最后才能够拧紧。从管理到经营,不是说管理不重要,而是应该把管理交给年轻人、交给现场的人,扎扎实实地苦练管理内功,确保企业健康运营。

  日本的管理精髓:北新的管理,基本上都是学习日本。日本的管理,一是对标,谁做得好就向谁学习;二是工法,研究出很多方法。

  管理并不复杂,也不高深,就是把平时认可的那些尝试,归纳成一些方法。日本30年、40年前的方法至今还在车间里继续使用,包括PDCA循环、看板管理、TQC等。

  “八大工法”是中国建材一套综合的工法,或者说武功秘籍。既有生产管理,也有外部经营;既有内控成本,又有外抓市场。内容包括五集中、KPI管理、零库存、辅导员制、对标优化(均属于内部管理),和价本利、核心利润区、市场竞合(均属于外部市场建设)。

  零库存:将原燃材料、备品备件、产成品库存降至最低限,并加快周转速度,从而减少资金占用,避免资源浪费,降低生产成本。中国建材零库存的具体做法:一是发布库存指引,各基层企业严格执行。原燃材料、备品备件按需采购,产成品随行就市、以销定产。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将库存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,专职人员实行监管监控。

  市场竞合:竞争不是零和博弈,竞争者不仅是竞争对手,也是竞合伙伴,要做到适可而止、适得其位。这是过剩经济下应有的经营智慧。

  组织精健化:解决组织竞争力问题。指减机构、减层级、减冗员,要有意识地去控制膨胀,缩小规模(中国建材管理层级4级,法人层级5级)。

  管理精细化:解决成本竞争力问题。指降成本、提质量、增品种。重在用好工法(各级企业深入实施的“格子化”管控、“八大工法”、“六星企业”等)并长期坚守。

  成长型企业都是长期主义的信奉者,如日本丰田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现场精细管理,工厂安装工作完成后,工人们会拿小锤子轻轻敲打每一个螺栓,根据声音辨别其松紧度。

  再如怎么管水泥。海螺集团原董事长郭文叁有两点论:第一是管操作员,水泥厂中控室有一些计算机操作员,每个月把操作员的业绩对一次标,采用末位淘汰制,操作员只要管住了,成本就控制住了,运转率就会好;第二是“六对标”,比如电耗、煤耗、润滑油的油耗、钢球的球耗、耐火砖的砖耗,还有大量修理费,拿出一些指标让每个工厂横向比对,谁好自然就出来了。

  经营精益化:解决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问题。指“价本利”经营理念、零库存和集采集销(内部采购和销售的协同)。不是简单的精细管理问题,而是眼睛向外。

  做管理要立足于“早”:早谋划、早下手,时时早、事事早。能今天做到的,不拖到明天。中国建材每年一季度就开始协调产销关系和供需关系,抓利润、赚钱。这几年,每年一季度都实现了赚钱目标。

  做管理要突出“细”:细分形势,细分目标、细化措施,把工作做细、管理抓细、流程管细,不同的区域、不同的企业、不同的季节,都要有相对应的不同的经营策略。

  做管理要强调“精”:针对管理中的短板和弱项,持续推进开源节流、降本增效,精心组织技术改造、精益生产、集中采购、定岗定编,动员全体员工找问题、想办法、定措施,严格控制成本费用,提升质量效益。

  做管理要注重“实”:重细节、重过程、重落实、重实效,一步一个脚印去做,不能把管理当成一阵风。

  我们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,往往不是技术上的问题,也不是制度上的问题,实际上是思维方法上出了问题。

  北新一条石膏板线万平方米,原因是什么,很多年没有人想这个问题。发生注机,需要把搅拌机清理一天再装上去;清理一次塞板也要1—3天时间。和德国人交谈时,他们说从来没发生过注机。经查实,故障多发生在夜里。半夜之所以会注机,是因为很多生产线上的临时工不在岗或者精力不集中;塞板是因为现场刮浆工溜号了,控制室里的人睡着了。看起来好像是挺大的问题,但其实不大,只是一直没有解决。后来在每一个关键部位统统装上摄像头,也不注机、塞板了,产量一下子就上来了。原来感觉无法解决的事情,一下子就解决了。

  北新之前冬天不生产,职工们说是因为板裂。但石膏是热的不良导体,不应该会板裂。后来发现是因为冬天成型车间特别冷,没有暖气。给整个生产线装上暖气后,大家都暖和了,冬季也就能生产了。

  大量的问题都是大家从一开始就这样做,没有人去想为什么,但实际上很多做法是经不起推敲的。在企业里我喜欢研究细节,你说是这样,我会问你为什么是这样,你要能回答我,我还会一直问下去,直到问清楚为止,问到我自己确信是这样的。有些管理者没有去这样问,这就是思维方式方法的问题。

  德鲁克讲,管理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改变,而是发挥,并不是要把每一个人都改变了,而是让每一个人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,这才是我们提高效率和效益最重要的手段。

  大多数管理者把改变人作为一生的追求,但是改变人非常难。所以要把管理定位于如何发挥大家的长处,各尽其才。

  从“要我做”到“我要做”:管理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简单,得让职工知道他在做什么,知道他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,他就会发自内心喜欢。

  中国企业的规模在快速扩大,大企业不断涌现,但是大不代表强,企业发展的质量也至关重要,就是要高质量发展。

  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,还包括清晰的战略、独特的发展路径、优秀的管理团队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。

  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并不是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志,世界一流应该是在技术、管理、效益、质量、品牌知名度、人才队伍这些方面综合起来看的。

  六是人才队伍一流。企业的核心是人,做一流的企业得有一流的人才,包括一流的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。(待续)

  宋志平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“双料会长”。在40年传奇企业历程中,他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,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,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,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,成功带出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世界500强。他常年致力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国企改革创新,出版十多部专著,为业界贡献大量成功企业思想和经验,被誉为中国“企业思想家”。

 
友情链接
泛亚·电竞(中国)官方网站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热线电话:400-123-4567  公司地址:广州市海珠区广交会中洲中心北塔20楼
Copyright © 2012-2023 泛亚电竞集团公司 版权所有   沪ICP备18030906号-1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